养生一直都和十二时辰紧密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养生和时辰是有联系的。
每个时辰都对应着人体的每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身体对应的五脏六腑。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必然要顺应节气和时辰的变化,按照十二时辰的养生要求循序渐进。不同的时辰保养其对应的器官,做到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更是需要注意对自己身体的保养,才能达到延年益寿、强健身体的效果。
古人对于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如何在日常作息养生?针对不同时辰的保养,浙江省中医院临床科室全科医学科的中医博士连暐暐,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深度解读“养生十二时辰”。
卯时(早晨5-7时) 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老年人宜起床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或做“八段锦”等较缓和的运动。这个时候应正常排便,把身体积蓄的毒素排出体外。肺与大肠相表里,活动后肺气足,排便也比较畅快,更能去除肠中糟粕。
辰时(上午7-9时) 胃经当令
夏季早餐宜清淡,要吃饱。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此时人的脾胃功能吸收最强,最适合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如果没有吃早餐,我们的身体就错过了一个重要的补充身体气血的好时机。对老年人来说,脾胃运化功能相对弱,可以喝小米粥养胃;舌苔腻、湿气重的老年人可以吃薏仁粥祛湿,帮助消化并且发挥其营养价值。
巳时(上午9-11时) 脾经当令
脾主运化,这是人的一天当中最为精力充沛的时候。此时早餐开始被运化吸收,老年人精力渐充沛或读书,或理家,或书画摄影,或种菜养花等等。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 心经当令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夏季午餐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菜要低盐低脂,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饭后宜小憩,以养精气神,使得心脏得以休息,血脉得以营养。而睡子午觉对老年人最为重要,即夜里子时和中午午时的睡眠。但是要注意,午睡时间切勿过长。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为宜,时间过久会影响夜晚睡眠,甚至导致睡眠障碍。
未时(午后1-3时) 小肠经当令
小肠是主吸收的,吸收被脾胃腐熟运化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分配给各个脏腑。此时小肠分清泌浊能力较强,可以适时补充身体水分的摄入。体质偏弱者适宜多吃一些清热解渴的水果,建议饮用绿茶帮助排便通畅。夏季午后,老年人应避免在烈日下活动,一则容易引起皮肤晒伤;二则汗出过多易耗气伤阴,不利于健康。
寅时(凌晨3时-5时) 肺经当令
此时为平旦,人体阳气即将开始生发,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建议心脏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此时不要起早锻炼。心脏病患者要尽量晚点起床,同时要慢慢地起床,不可猛然坐起。
丑时(晚1-3时) 肝经当令
中医认为,肝脏可以分配、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开窍于目,闭目则可以养肝,人卧则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寐,能滋养肝血。肝血足则目明、发黑、筋强。此时阳气依然微弱,所以还是需要睡眠来护卫阳气。
子时(晚11-1时) 胆经当令
“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此时是人体较为虚弱的时候,体温下降,呼吸、脉搏减慢,身体内脏各个器官功能下降,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较好地代谢。若反其道而行之,胆汁代谢异常,容易生成结石。
亥时(晚9-11时) 三焦经当令
三焦主通行元气,主运化水液。此时夜色已深,是入睡的最佳时机。不可生气、大悲,不可狂喜,更不能在此时吵架怄气,否则极易使体内的元气紊乱。老年人应尽早进入梦乡,气血运行到三焦,三焦通百脉,百脉在熟睡中休养生息。
戌时(晚7-9时) 心包经当令
心包经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膻中穴。人生气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表现为胁肋胀痛,即俗称的“肝气痛”。也有时会拍胸口,实际上这口气就憋在膻中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家人、朋友一起聊天散步,放松心情。此时不宜大喜大悲,应保持心情愉悦,并适当进行娱乐活动。心脏病患者可在戌时按摩心包经穴位来辅助治疗,进行调理。
申时(午后3-5时) 膀胱经当令
此时气温逐渐回落,白天受阳气较多,体质阴虚的人容易有虚热表现,常常表现为低汗、出热、眼花等症状。医生建议多吃葡萄、枸杞等养阴保健的水果。中午开完空调之后,家里可以适当开窗通风,夏季也宜适当出汗。此时太阳尚未下山,如需外出,还是要做好防晒、防暑措施。
酉时(午后5-7时) 肾经当令
“肾主闭藏”,日落而息,此时应减少外出活动,不宜过度劳累。肾虚者酉时补肾最为有效,养精蓄锐,保养肾脏,多喝开水,有助于预防肾结石等疾病,帮助身体排除毒素。老年人应尽早回家休息,吃晚餐。晚餐不宜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宜。
连医生介绍,十二时辰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进行调节,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从日常起居做起,做到每天十二时辰生活有节,适时养生,让身体功能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