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青岛找到证据链!普通人何时能接种疫苗?如何定价?

2020-10-21 阅读数 47780

昨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有关负责人与专家介绍了新冠疫苗最新情况。

640.webp.jpg

我国4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6万人接种无严重不良反应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介绍,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总体处于领先地位,已有13个疫苗进入临床阶段。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4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总体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计约6万名受试者接种,未接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今年年底我国疫苗产能或达6.1亿剂,定价在大众可接受范围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预计今年年底我国疫苗的产能能达到6.1亿剂。明年我国新冠疫苗的年产能,将在此基础上有效扩大,切实满足我国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对中国新冠疫苗的需求。

郑忠伟表示,中国新冠疫苗价格坚持企业主体定价,但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公共产品属性原则,定价一定不是以供需作为定价基础,而是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第二,以大众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和接种需求来开展定价。因此,中国新冠疫苗的定价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

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何时能上市?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介绍,疫苗的研发受制于样本量、受试者情况等许多因素。一旦临床试验能够获取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明疫苗具有足够保护力,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基础且质量符合要求,申请人就可以提交疫苗的上市申请。

国家药监局将依法依规、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完成疫苗的审批,保证供应。

新冠病毒存在变异对疫苗研发没造成实质影响

田保国介绍,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有变异,但是这个变异属于正常范围变异的积累,没有对疫苗研发造成实质性影响。

高风险人群和高危人群将优先接种

针对哪些人可以优先接种新冠疫苗,郑忠伟介绍称,目前把新冠疫苗未来接种人群大致划分为三类。

其中,高风险人群指的是一线医疗防疫人员、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必须前往污染区域和国家的工作人员,以及保证城市基本运行的工作人员。高危人群指的是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这类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出现重症或危重症的比例大于其他人群。不管在什么区域,符合这些特点的人群将纳入优先接种考虑。


昨天上午,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介绍,青岛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青岛已落实“人物同查、人物同检”

会上,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通报称,鉴于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青岛将从三个方面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管控:

直接接触冷链食品的工作人员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以后在指定区域休息,不得离开,3至5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倘若连续工作超过5天,则每5天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于所有进口的冷链食品每件必检,同时加大对相关环境的核酸检测力度;

凡是购进进口冷链冷藏食品的一级批发商,必须在购进食品到达市区前24个小时,向目的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报备;

持续加强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清查整顿,继续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加工环节防控、市场流通环节的追踪管理。

确诊出租车司机的231位密接者均为阴性

据了解,早前确诊的出租车司机的231位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截至目前,青岛确诊病例的532位密切接触者未发现新增阳性病例。


来源:综合自新民晚报、央视新闻客户端、青岛新闻网、津云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凤网综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