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不着急结婚?催婚的爸妈必看!

2020-10-14 阅读数 46068

专家视角解读“晚婚不婚的当代女性”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这个长假,25岁的长沙女孩阿阳再一次经历了意料中的催婚。朋友圈里每一对新人的出现,都会引发阿阳爸妈的感叹:“你的同学都结婚了,你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不仅如此,阿阳还接到了不少陌生男士的电话,一问才知道,妈妈让亲戚散播了她的电话,还美其名曰:“认识更多优质男性”。

“你现在这个年纪还是优势股,再晚两年就没得挑啦。”每当阿阳向妈妈发难,得到的都是这样的答案。可是在阿阳心里,自己才研究生毕业一年多,事业才刚刚起步啊。

如果你像阿阳一样,今年25岁,没有谈恋爱,那么她的遭遇你一定不陌生。而事实上,在催婚这件事上,苦恼的可不只是女孩儿们,家长们更苦恼,而且他们还深为不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急着结婚了呢?!” 

晚婚,没什么不好理解

然而,无论家长们怎么催,当代女性结婚确实越来越晚了。——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每个省市的未婚女性都占本省市女性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南开大学教授原新称,2019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提到至大约25至26岁,为历史最高。

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平均值,事实上,城市女性的初婚年龄还要推迟,根据湖南2018年一项面向三百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68.63%的人认为28-35岁初婚,才算作“晚婚”。如此看来,天下似乎再无“恨嫁”一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晚结婚,甚至不想结婚了呢?

尽管家长们很不理解,但是在专家眼里却不算个事。来自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的徐芳教授在其《当代晚婚不婚女性婚姻观研究》中却认为“晚婚趋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过去,女人没有经济能力,只能“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终其一生,都在家庭之中扮演从属、服从的角色。建国以后,宣传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创造就业机会,使得男尊女卑的传统封建家庭文化进一步土崩瓦解。

“她们希望在职场上获得更多成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在婚姻中也更追求尊重和舒适。”徐芳说,这些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迈入婚姻的时间自然有所推迟。

另外,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也让女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女性与家庭的关系。就如同徐芳所言,“传统社会认为女性在家庭中须无条件地顺从、相夫教子、照顾老人,承担家里大小事。从来都是要求女性为家庭做些什么,但是家庭又能为女性做些什么呢?”

豆瓣上大量的“吐槽贴”证实了这种对传统婚姻的反抗:“30岁生完孩子事业基本就终结了。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敢上,因为下班还要赶回家陪孩子。”“结婚了之后好像家务、做饭变成我的天然责任,老公根本不帮忙。”

 “其实,选择晚婚的女人并不是有意地挑战传统家庭婚姻伦理观,她们单身也不是要拒绝男人、拒绝爱”徐芳说,晚婚女性提倡的是一种充实、自主的生活,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人组建家庭,她们理性而充满力量。

1602669758(1).png

 徐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湖南女性文化研究会理事)

她很可能在等一个“契合的灵魂”

“我从来不想独身,却又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灵魂。”李宗盛一首《晚婚》或许唱出来不少大龄未婚女性的心声。

在徐芳看来,现代男女在婚姻需求上的相互错位,也是晚婚盛行的原因之一。

在婚恋规则中,一直流传一种‘甲女丁男’的理论。男性对优秀、学历高的女性望而却步,反而让“甲女们”择偶空间狭小,较为被动,所以被迫“剩”了下来。

另外,在婚恋选择上, “甲女们”也更加浪漫。她们对精神追求、生活质量有自己的标准,对多元的婚姻观较为认同,注重内心的满足和现实中的成就感。她们期待婚姻带来的是尊重和舒适,如果没有合适的伴侣携手进入婚姻,宁愿高质量地独身。同时,由于对工作热情,她们希望伴侣能够为其分担家务、工作、情感和责任的重担。但是传统的“男主外”观念使得男性参与家庭生活不多,造成男女双方婚恋观的错位。 

从大环境来看,一些不得已的外在因素也在影响女性的择偶观。我国属于人口流动较大国家,随着就业、交流的要求,很多青年男女的流动性较大。女性在年轻时期选择到外地、发达的地区拼搏,等攒够工作经验和年限后选择回到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城市生活。这些都会影响到结婚时间的选择。

如何让她们早点结婚

晚婚或者不婚是个人的选择,但站在社会的角度,徐芳却认为,若以三年为一代新生儿降生来计算,初婚年龄每推迟三年,会影响一代新生儿的降生,晚婚客观上降低了社会生育比率。

并且在城乡关系中,青年男女的婚配本就不均。女性推迟结婚导致青年男性无法找到匹配的伴侣而被迫选择独身,加大了婚配的竞争压力,最终青年婚配比例的失衡,社会暴力犯罪上升。城市“剩女”的大量存在也会对社会的人口结构、家庭组织,婚姻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尊重女性意愿的情况下,改善、缓解当代女性的婚姻状态呢?徐芳在《当代晚婚不婚女性婚姻观研究》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应该注意引导社会接受新型婚姻观。社会舆论对女性婚姻状态过分的关注反而会给未婚女性造成心理压力,引发对立情绪。事实上,在男女平等深入人心,女性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今天,我们应该给女性一个更宽松的舆论环境,而不是用传统的眼光去要求当代女性成为标准的贤妻良母。女性晚婚不婚是个人自由的选择,不应该横加指责。 

与此同时,近年来,婚恋市场乱象频频。部分女性经历了婚恋平台的乱收费,信息泄露,不太情愿主动去借助平台寻找合适的伴侣。同时,一些城市公园相亲角虽然是家属自发组织,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隐私保护意识,也存在未婚女性的隐私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情况。因此应严惩婚恋市场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防范因相亲角引发的隐私泄露问题。

在这一点上,社会各界应该通力合作,创建合法、合规的青年联谊交友平台,帮助当代女性扩大与异性的交往范围,提高她们婚恋的成功机率。政府、社区及有关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建立一些婚姻介绍所、婚恋网站,开辟电视相亲节目、相亲会等,为高知“剩女”们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快捷途径,帮助“剩女”们去认识和了解适婚对象,提高相亲成功率。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很多晚婚不婚实例是因为女性走入婚姻生育与自身职业之间的冲突所导致,最终影响婚姻的稳定。女性晚婚不婚考量的是自身对学历、事业、生活的追求,不愿意与社会脱节或者是惧怕社会对其有工作歧视,因此,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障女性进入婚姻后完成再就业是解决她们对工作的顾虑,安心地走进婚姻、养育孩子责任的办法之一。

当然,作为晚婚不婚女性,也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理性调整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念。其一是择偶时可以选择自己互补的异性,不必拘泥于强势地位的男性,对一些经济实力较弱但是性格互补的异性可以纳入可选择的范围。其二,城市晚婚女性要理清面对的现实。一些经济优秀的男性在条件上符合预期,但是却在年龄上不将大龄女性作为结婚的首选,因此这类女性在年龄上与年轻的女性相比处于劣势,而这一劣势短期内又无法消除,因此务必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适当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来实现拥有美满婚姻的目标。换句话说,当代晚婚不婚女性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要适当降低预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择偶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