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四贫困村,带村民寻找脱贫“金钥匙”的都是“女当家”

2019-10-23 阅读数 55045

出品: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以脚为尺,以眼为笔,扎根基层,融入群众——这是群众对村干部的正面印象。

在邵阳市新宁县马头桥镇,就有这样4位服务基层的“女当家”,通过她们的努力,一个个深度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村容村貌从陋到美,村民收入由低到高,生活条件由差到好……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们服务的贫困村都已经或即将脱贫摘帽。

“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她们用实际行动为村民谋福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让大家明白,女人当家一样强!”新宁县马头桥镇党委书记李建青如是说。

女人当家,到底好在哪儿?今天,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就带您打卡新宁县4个贫困村,听听“女当家”的故事!

修路脱贫,她拉通两村“发展之路”

人物名片:彭秀琼(新宁县荷叶村女村支书)

微信图片_20191023182204.png

“能修这条路的人还没生出来!”这是2016年新宁县荷叶村女村支书彭秀琼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当时,村级结构调整,临近的柏木村被合并入荷叶村,原本是荷叶村村支书的彭秀琼当上了合并村的村支书。柏木村是深度贫困村,交通极其不便,当她上任时,村里的老人就是用这句话“迎接”了她。

彭秀琼今年55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脸上总是挂着笑。说起这3年,她最让村民感动的便是修路。

柏木村位于山区,与荷叶村相隔一座大山,路程约20余公里。为了让柏木村村民出入方便,彭秀琼上任后,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修路,拉近两村间的距离。

不过,修路可不是所有村民都支持的事。“有人说我要是敢动山上一根草,都要算我50块钱一根。”彭秀琼笑着告诉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由于修路会影响个别村民的利益,所以当她提出这个构思的时候,连老村支书都劝她放弃。

“我是不会打退堂鼓的。”彭秀琼说,为了绕开反对的柏木村村民,她每天晚上骑着摩托车走小路踩点观察路况,还多次找到村党员、干部帮忙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来回40多公里的山路,她跑了许多趟。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彭秀琼到新宁县交通局、财政局申请修路经费。她说:“我要争取修路的钱不让老百姓出一分。”

通过不懈努力,修路的资金到位了,这位曾担任过两届邵阳市人大代表,且荣获“最美女村官”的女村支书打动了村民。

2018年,荷叶村与柏木村的连村公路拉通,如今,骑着摩托车往返于两村之间,仅需花上10余分钟。

记者手记>>

道路通百业兴,荷叶村即将脱贫

据悉,仅2019年,荷叶村就在县镇两级政府、各局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计在村内新建道路9条,长度约5公里,完成“窄改宽”道路扩建6.4公里。

道路通,百业兴。彭秀琼在修路之后,带领村民发展烟叶、油茶、脐橙、花椒等产业。如今,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而荷叶村也将在2019年实现脱贫。

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彭秀琼的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连周末都不曾休息。彭秀琼是幼师出身,平时喜欢做笔记,全村77户贫困户都被写入她的笔记里——从2019年6月21日至今,不到3个月时间,一本150页的笔记本被密密麻麻写了120多页。一年到头,这样的笔记本她至少写满4本。

彭秀琼说:“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但只要在这个位置一天,我就要干好一天。”

引水脱贫,她让每户村民喝上自来水

人物名片:舒海群(新宁县茅坪村女村支书)

微信图片_201910231822042.png

今年53岁的舒海群是新宁县茅坪村村支书,原本早就可以过上含饴弄孙、跳广场舞的晚年生活,但她偏选择了一个不同的活法——担任村里的“女当家”。尽管经常因为太忙而被两个女儿抱怨,但她还是乐在其中:“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舒海群原本是茅坪村妇女主任,2011年,她的身份转变,从妇女的“娘家人”变成村民的“当家人”。之后,由于槐花村被合并入茅坪村,她又成了两个村的“大当家”。

茅坪村是马头桥镇西北最边缘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水资源缺乏,饮水卫生条件差。为了改变深度贫困的处境,舒海群立下工作目标——村与村之间要通硬化路,户与户之间要有自来水!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舒海群骑着摩托车多次往返于新宁县各部门。工程开工后,她每天在工地风吹日晒,她的皮肤被晒得黝黑。

那段时间,舒海群在广东定居的小女儿生了孩子,很希望母亲能去帮忙照顾。但舒海群根本忙不过来——自来水施工队进村,她除了盯进度,还要管后勤,每天给施工队队员做饭。

“小女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后来大女儿的婆婆看着心疼,替我把女儿接回湖南,还帮我照顾了一段时间。”舒海群说,坚持终有结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共筹措资金500多万元。

2018年,茅坪村的主道进行了维修,安装了76盏路灯,还修建了5.1公里的通村硬化公路。2019年,村自来水工程也已全部完工。

记者手记>>

安全饮水工程助推村级产业发展

安全饮水工程既改善了茅坪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推动了村级产业发展。10月正是丰收时节,茅坪村里柑橘林果实累累,稻田连成一片,一派丰收的景象。

“以前只有靠天吃饭,遇到旱天涝天就没辙,但现在各个地块都有蓄水池。”村民李德喜高兴地说,原本村子特别干旱,水利设施滞后,盘子大点的产业老百姓都不敢碰,“自从实施了农村水利设施提升改造,土地受益面积达700亩,现在可以大胆放心地发展产业了”。

除了水的问题,贫困户的生活也是舒海群关心的大事。贫困老人刘代雄、罗顺苏希望能办低保,她往返县城不少于七八次,积极想办法争取民政部门支持,为老人办理了3000元的临时救助。

采访时,不少村民对记者说:“舒书记不能下岗,要干到80岁!”如今,茅坪村也将在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

产业脱贫,她带着60户村民种烤烟

人物名片:李元珍(新宁县白云村女村支书)

微信图片_201910231822043.png

李元珍是记者采访的4位女村支书里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时髦的一位——10月19日,她身穿蕾丝打底衫配上一件黑色皮夹克,完全看不出已有49岁。

说起李元珍,她可是新宁县白云村里的名人。多年前,她和丈夫在镇上经营建材生意,一年有近20万元的收入,是全村致富的第一批人。

“我以前是村妇女主任,后来当了村支书。”李元珍说,2016年,白云村与邻村三村合并,她成了大村村支书。然而,由于全村产业发展传统且单一,没有好的项目可以做,导致白云村一直摆脱不了贫困村的帽子。

李元珍心想,“一人富不如众人富”,她要带着村民一起搞发展。

2012年,李元珍带头种起了烤烟。种烤烟比经营建材更辛苦,一年有几个月要在地里风吹日晒。尽管收益不错,但由于村里留守妇女较多,大家起初都不愿意跟着她干。为了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她每天走家串户,给大家普及烤烟知识,终于,在她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种植烤烟的队伍。

从起初的5亩到2012年的15亩,再到2018年的100亩……6年里,村里的烤烟产量逐年增高,村民们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全村60余户村民在李元珍的带动影响下种起烤烟,通过烤烟生产,村里已有2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记者手记>>

白云村定下“三年计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云村贫困户张宗友家里有两个小孩上学,妻子身体不好,以前年收入仅几千元。自从种烤烟后,这家人不仅顺利脱贫,还建起了三层楼的新房。他很感激李元珍这个“大当家”:“要不是李书记,我们家一定还在受穷!”

2017年,白云村又流转了50亩土地,建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白茶基地。目前,白茶苗长势喜人,明年有望有少量白茶投产。同时,白云村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群众入社。

“我们村在2018年已顺利脱贫。”李元珍说,她定下“三年计划”,希望将白云村的白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让村民在脱贫致富路上走得更自信、更稳健、更和谐。

脐橙脱贫,她召唤外出老板返乡

人物名片:李小梅(新宁县绍洲村女村支书)

微信图片_201910231822041.png

“要不要当绍洲村村支书,我是打过好几次退堂鼓的,甚至还写过辞职报告。”50岁的李小梅自2013年开始担任村支书,但在2015年5月,她的丈夫突发脑梗,急救后尽管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语言和行动能力,瘫痪在床,全天需要人照顾。

李小梅的夫家原在村里开医疗室,收入还不错。丈夫突然病倒,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连两个在外面读大学的儿女的学费都成了问题。

而当时,绍洲村的扶贫工作刚刚起步——李小梅和村支两委鼓励村民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但由于村里一些思想观念不开放的村民担心土地流转后会无田可种,失去保障,便坚决反对这一做法,甚至个别激进的村民还扬言“要把房子建到水田里去”。

家庭和绍洲村的工作给了李小梅双重压力。“白天要跟村民苦口婆心做工作,晚上回家我就眼泪汪汪,真的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李小梅说,她还因此递交过辞职报告。

“这个女同志的确很不容易,我们也特意到她家进行了走访慰问,鼓励她要树立信心,有什么困难及时向组织反映,组织会尽可能为她排忧解难。”马头桥镇党委书记李建青告诉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

之后,李小梅收回了辞职报告,她让正在读大学的女儿请假回家,照顾父亲一段时间,而她自己则和村委干部一起开展调研走访工作。同时,她还引进本村外出务工老板回乡种植脐橙近500亩,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记者手记>>

带动120余人稳定就业

因户施策、一户一策,逐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有效提高农户主动就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农户互惠共赢——这是绍洲村的好举措。

截止目前,绍洲村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多户,带动120余人稳定就业,工资待遇为50~100元/日。同时,李小梅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完善标准化卫生室。2018年,绍洲村顺利“脱贫摘帽”。

相关推荐